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及其分类详解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
按心电图特征分类
1、普通型室性心动过速
普通型室速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可分为持续性和阵发性两种。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分钟之间。
2、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该类型属于多形性室速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在发作期间QRS波群的振幅和波峰呈现周期性变化,犹如围绕等电位线不断旋转,因此得名。其频率通常在200~250次/分钟。
3、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与心室自律性增强有关。心电图显示连续出现3~10个源自心室的QRS波群,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心动过速的开始和终止呈渐进性,常跟随在一次室性期前收缩之后,或当心室起搏点速率超过窦性心律时发生。
根据发作持续时间分类
4、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该类型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小于30秒,或连续出现的室性QRS波群数量少于100个,通常可自行终止。
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每次发作持续超过30秒,或连续出现的QRS波群数量超过100个,且不能自行终止,需要药物或电复律干预。
6、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
这种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室速,期间可能短暂恢复窦性心律,但大部分时间仍为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
根据QRS-T波群形态分类
7、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整个心动过速过程中,QRS波群的形态基本一致或非常接近,提示心室激动路径相对固定。
8、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RS波群呈现多种不同形态,提示心室内存在多个异位兴奋灶或传导路径复杂。
9、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特征是QRS波群的形态和方向交替变化,在肢体导联中表现为QRS波主波正负交替,或在胸导联中出现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交替变化。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10、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由心室内激动异常折返引起,是室速中最常见的机制之一。
11、自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由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发,常见于心肌病变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12、触发活动性室性心动过速
由早期或延迟后除极所诱发,常见于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电解质紊乱或心肌缺血等病理状态。
13、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机制为心室内存在传入阻滞,即使窦性冲动夺获心室,也不能改变其节律。当并行心律的频率高于窦性心律时,就会产生室性心动过速。其心电图表现为RR间期差异较大,常伴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及融合波,室速终止后可能伴有并行心律性室性期前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