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区别解析
在心律失常的分类中,室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是两种常见但机制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异常电信号的起源部位不同: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而室性心动过速则起源于心室。
房性心动过速的特征
房性心动过速通常表现为心电图上连续出现的P波,这些P波的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心电信号并非起源于窦房结,而是来源于心房内的其他区域。
在没有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房性心动过速所引发的心室激动仍由房室结-希氏束系统传导,因此QRS波群通常表现为窄QRS波,持续时间小于0.12秒。这种类型的快速心律一般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心悸、胸闷等症状,很少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
室性心动过速的特征
与之相对的是,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异常心律,其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QRS波持续时间通常超过0.12秒。这是因为心室的异常起搏点绕过了正常的传导系统,直接引起心室肌的激动。
在某些情况下,窦性P波仍可能下传并夺获心室,这种现象被称为“房室分离”或“心室夺获”,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线索之一。
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危害
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常常会导致心室泵血功能显著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晕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一旦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在患者出现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干预,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电击复律)。
总结
综上所述,房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在起源部位、心电图表现以及临床处理上均有显著差异。识别这两种心律失常的特征,对于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