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类型及分类详解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种起源于心室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尤其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更为常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室性心动过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在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上各有不同。
按心电图形态分类
1、普通型室性心动过速
普通型室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分为持续性和阵发性两种。其典型心电图表现为连续出现三个或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分钟之间。
2、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多形性室速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特征在于QRS波群的振幅和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呈现出围绕等电位线扭转的图形,频率通常为200~250次/分钟。该类型常与QT间期延长有关,具有较高的猝死风险。
3、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的发生机制与心室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有关。心电图显示连续出现3~10个起源于心室的QRS波群,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这种心动过速的开始和终止过程较为缓慢,常跟随在一次室性期前收缩之后,或当心室起搏点频率超过窦性心律时发生。
根据发作持续时间分类
4、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非持续性室速指的是每次发作时间少于30秒,或连续出现的室性QRS波群数目小于100个。这类心动过速通常不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在临床上表现为短暂的心悸或无明显症状。
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持续性室速是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秒,或连续出现的QRS波群数量超过100个,并且无法自行终止。这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往往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心脏骤停。
6、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
无休止性室速是指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期间虽然可能出现短暂的窦性心律,但大部分时间仍为室速状态。该类型通常提示心脏存在严重的基础病变,治疗难度较大。
根据QRS-T波群特征分类
7、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单形性室速是指在整个心动过速发作过程中,QRS波群的形态基本一致或非常接近,通常提示心室激动路径固定,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8、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速的特点是QRS波群形态呈现多种变化,可能与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有关,常见于急性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9、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双向性室速较为罕见,其QRS波群的形态和方向呈交替变化。例如,在肢体导联中QRS主波方向正负交替,或在胸导联中呈现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交替变化,也可能出现电压交替现象。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
10、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室速是由于心室内存在异常传导路径,导致电信号反复折返而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
11、自律性增高性室速
自律性室速是由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引起的,其发作机制与心电活动的自动性增强有关。
12、触发活动性室性心动过速
触发活动性室速通常由早期或延迟后除极引发,常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心肌病变等情况下。
13、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
并行心律性室速是指室速起搏点周围存在传入阻滞,即使窦性心律夺获心室,也不能影响其节律。当该起搏点频率高于窦性频率时,即可引发室速。此类心动过速常伴有外出传导阻滞,频率多在70~140次/分钟之间,心电图可见RR间期差异较大、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及融合波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