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室间隔缺损究竟是什么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在先天性心脏畸形中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病例的20%。正常情况下,人类心脏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组成。在两个心室之间,有一层称为室间隔的结构,将左右心室完全分隔开来。而在室间隔缺损的情况下,这一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缺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洞”。

室间隔缺损的形成原因

这种缺损通常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在胎儿心脏发育阶段,室间隔的膜部与肌部如果没有正常融合,就可能导致缺损的出现。这种结构性异常在婴儿出生后依然存在,进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室间隔缺损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由于室间隔的缺损,左右心室之间的血液会发生异常分流,通常是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这种异常的血流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并可能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心脏杂音、心悸、呼吸急促等。

常见的临床症状

患有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增长缓慢、容易疲劳以及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这些表现往往提示心脏存在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医学评估。

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

在先天性心脏病门诊中,因室间隔缺损而前来就诊的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Habweyi2025-08-01 08:20:1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