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详细过程解析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适用于部分符合条件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尤其是儿童群体。这种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什么是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又称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心脏缺损部位,对左右心室之间的异常通道进行闭合。整个过程无需开胸,仅需在皮肤上开一个米粒大小的切口即可完成。

手术前的准备与麻醉方式

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通常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对患儿进行适度镇静处理,以确保其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与配合。同时,医生会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对患儿的心脏结构进行精准评估。

手术过程详解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儿的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一根细长的导管沿着血管送入心脏,通过影像引导将封堵器准确放置在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封堵器展开后即可将缺损部位封闭,恢复正常的心脏血流动力学。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一般建议服用3到6个月,以预防血栓形成。此外,还需定期复查,观察封堵器位置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对心脏瓣膜的影响,以及房室传导是否出现阻滞等。

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术后随访是确保手术效果和患儿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医生会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安排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封堵器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结: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一项成熟且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适合多数小型至中型缺损的患儿。家长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全面了解手术风险与术后护理要点,确保孩子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心灵契约2025-08-01 09:34:1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