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是否危及生命?了解其危害与应对措施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先天性结构异常,指的是婴儿出生后本应自然闭合的动脉导管仍然保持开放状态。动脉导管在胎儿时期是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但在出生后,随着肺部开始自主呼吸,该通道就应当逐渐关闭。如果未能正常闭合,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心血管问题。
动脉导管未闭的基本病理机制
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左心室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主动脉输送至全身,属于高压循环;而右心室将血液送至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属于低压循环。动脉导管未闭时,血液会从高压的主动脉流向低压的肺动脉,造成左向右分流。
血流异常带来的影响
这种异常分流会导致右心系统的血流量增加,进而加重肺循环的负担。初期可能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若未及时干预,肺动脉高压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不可逆的病理状态,医学上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动脉导管未闭的潜在风险
动脉导管未闭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患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随着肺动脉压力的持续升高,心脏需要付出更大的力量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长期以往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艾森曼格综合征的严重性
当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时,肺动脉压力已接近或超过体循环压力,血液分流方向可能发生逆转,出现右向左分流,导致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出现紫绀、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此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治疗难度极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早期发现与治疗的重要性
动脉导管未闭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常见的表现包括易疲劳、呼吸急促、体重增长缓慢、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定期进行心脏听诊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科学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
一旦确诊,应根据动脉导管的大小、分流量以及是否引起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目前,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都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手段,早期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动脉导管未闭虽然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接受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相反,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引发不可逆的心肺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儿童体检,尤其是心脏方面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