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操作流程详解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术中基本无明显疼痛感。

术前检查与评估

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心功能评估,以确认是否适合进行介入封堵。通常会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胸部X光片等手段了解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穿刺与造影

穿刺股动脉并进行主动脉造影

手术第一步是穿刺患者的股动脉,并将导管送至降主动脉,随后进行主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图像,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动脉导管的粗细、位置、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脏或血管畸形,从而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封堵。

进一步穿刺与导丝放置

穿刺股静脉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

若造影结果显示适合进行封堵,医生会继续穿刺股静脉,并将导管送入右心系统,进行压力测量和血液动力学检查,进一步确认封堵的可行性。

随后,医生会将一根细长的导丝从肺动脉侧穿过动脉导管,进入主动脉侧。这一步非常关键,要求操作精准,确保导丝顺利通过导管并稳定定位。

封堵器的输送与释放

沿导丝置入输送装置

在导丝就位后,医生会沿着导丝将输送装置送入目标位置。封堵器通常由镍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形状记忆功能。

当输送装置到达动脉导管部位后,医生会在X光透视和超声引导下缓慢释放封堵器。封堵器展开后会紧密贴合动脉导管的两端,从而阻断异常血流。

术后观察与恢复

封堵完成后,医生会再次进行造影检查,确认封堵器位置正确、无残余分流。随后撤出导管,压迫穿刺点止血,整个手术过程通常持续1到2小时。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数小时,穿刺侧下肢制动6小时左右,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术后1周内即可恢复正常活动。

总体而言,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之一。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海凌君2025-08-01 10:39:1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