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动脉导管未闭微创介入手术全过程解析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开胸手术,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以下将详细介绍动脉导管未闭微创介入手术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术前麻醉与准备

首先,根据患者的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婴幼儿患者,通常采用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而对于成人或能够良好配合的大龄儿童,则可以选择局部麻醉结合镇静药物。

二、血管穿刺与鞘管置入

在完成麻醉后,医生会在腹股沟部位对股动脉和股静脉进行常规穿刺,并置入相应的动静脉鞘管。这一步是建立导管操作通道的关键,为后续的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操作提供路径。

三、心导管检查与压力测量

接下来,通过导管进入心脏系统,测量肺动脉等关键部位的压力数据。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四、主动脉造影明确病变情况

造影目的与操作要点

通过进行降主动脉造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动脉导管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特征,为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提供依据。造影过程中需精确控制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与剂量,确保图像清晰。

五、建立操作轨道

在明确病变结构后,医生会建立一条从肺动脉经动脉导管未闭至降主动脉的操作轨道。这一轨道为后续封堵器的输送提供了精准的路径。

六、传送器置入与调整

沿着已建立的轨道,将相匹配的传送器送至降主动脉部位,随后撤出内鞘,为封堵器的释放做好准备。

七、封堵器释放与定位

通过传送装置将合适的封堵器送入目标位置,在降主动脉内首先释放前伞,然后缓慢回撤至动脉导管未闭处,再释放后伞,确保封堵器稳定固定。

八、术后造影评估效果

最后,再次进行降主动脉造影,仔细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现象,以评估封堵效果是否理想。若无明显分流,说明手术成功。

整个动脉导管未闭微创介入手术流程较为规范,医生需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准的技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封堵器位置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林妹妹2025-08-01 11:16:3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