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体内时,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通过动脉导管相连,以便血液绕过尚未工作的肺部。婴儿出生后,随着第一次呼吸,动脉导管应自然闭合。但如果该导管未能及时闭合,就会导致主动脉的血液异常分流至肺动脉,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动脉导管未闭的危害

当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内的含氧血会通过未闭的导管流入肺动脉,造成肺循环负担加重。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右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对于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医学上普遍建议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针对先天性心脏动脉导管未闭,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结扎两种方式。

介入封堵术

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通过血管穿刺,将封堵器送至未闭的动脉导管部位,将其封堵闭合。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已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

外科开胸手术

对于部分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如导管形态异常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通常采用外科开胸手术进行结扎或切除。虽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在特定情况下仍然是有效且必要的选择。

治疗时机与预后

由于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损害,因此建议在确诊后尽早进行治疗。早期干预不仅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显著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多数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

少女心2025-08-01 11:19:1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