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性心衰的中医调理与治疗方案

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心悸”、“怔忡”、“胸痹”、“痰饮”、“水肿”等范畴。中医治疗心衰注重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诊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古代及近现代医家对此病有诸多研究,形成了多种学术流派,有的采用经典方剂加减化裁,有的则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药。以下为常见的几种证型及其治疗方式:

一、气虚血瘀型

症状表现:常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伴有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结代。

治疗原则:以养心补肺、益气活血为主。

推荐方药:可选用保元汤合桃红饮加减。此类方剂具有补益心肺、活血通络的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瘀血阻滞之症。

二、气阴两虚型

症状表现:患者多见心悸气短、身体沉重、乏力、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舌质暗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或结代。

治疗原则: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常用生脉饮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生脉饮可益气养阴,血府逐瘀汤则有活血化瘀之效,二者合用对气阴两虚兼有瘀血者尤为适宜。

三、阳虚水泛型

症状表现:表现为心悸怔忡、尿少或夜尿频多、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或迟缓。

治疗原则:以温阳利水为主。

推荐方药:可选用参附汤、五苓散或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加减使用。此类方剂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适用于阳气虚衰、水饮内停之证。

四、痰饮阻肺型

症状表现:患者常见喘咳气急、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痰量多、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弦滑数。

治疗原则:应温化痰饮、泻肺逐水。

推荐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保元汤等均可使用。此类方剂有助于祛痰化饮、降逆平喘,适用于痰饮壅肺、肺气不利之证。

中成药辅助治疗

除传统汤剂外,还可配合使用中成药,如芪苈强心胶囊补益强心片心宝丸等,具有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强心利尿等作用,适用于慢性心衰的辅助调理。

时光知味2025-08-02 08:30:5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