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中医视角下的脑血栓辨证分析

脑血栓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中风”范畴,是一种以突发昏仆、口角或舌体歪斜、偏侧肢体瘫痪、突发眩晕以及言语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多因气血逆乱、经络阻塞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

脑血栓的辨证分型

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中医将脑血栓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两大类型。其中,“中脏腑”主要表现为神志障碍,如昏迷、意识模糊等,病情较重;而“中经络”则多为经络不通所致,症状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病情相对较轻。

中脏腑的证型分类

中脏腑依据主证和伴随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证型:

  • 痰热蒙窍型:患者多见神志不清、高热烦躁、舌红苔黄腻,提示痰热内盛,蒙蔽清窍。
  • 痰湿蒙窍型:表现为神志昏沉、痰多气短、舌苔白腻,提示湿痰阻窍,清阳不升。
  • 元气败脱型:常见于病情危重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提示正气大伤,阴阳离决。

中经络的证型分类

中经络则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临床上常见以下五种证型:

  • 风痰阻络型:多见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提示风痰阻滞经络。
  • 风火上扰型:常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提示肝火上炎,风火相搏。
  • 气虚血瘀型:多见于恢复期,症状包括乏力、肢体沉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提示气血不足,瘀血阻络。
  • 阴虚风动型:常见手足震颤、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提示阴液亏虚,虚风内动。
  • 肝肾亏虚型:多见于久病体虚者,表现为腰膝酸软、肢体无力、语言迟缓,提示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

通过对脑血栓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助于明确病因病机,指导临床用药和康复治疗。在实际诊疗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的舌象、脉象及具体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以实现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七哥2025-08-04 09:01:4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