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20天不敢进食,“小梨”妙解三叉神经痛难题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极为痛苦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被称为“天下第一痛”。67岁的石女士来自山西朔州,15年前曾因左侧三叉神经痛在沈阳接受过微球囊压迫手术治疗。然而,今年8月她的右侧三叉神经也开始剧烈疼痛,导致她不敢张嘴吃饭,忍受饥饿长达20天。最终,她找到了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马久红主任及其团队,通过“小梨”微球囊压迫术成功治疗了右侧三叉神经痛。术后第二天,石女士便欣喜地表示:“现在能吃饭、能说话、能喝水,完全不疼了。”

为何三叉神经痛如此折磨人?

石女士回忆,她之所以急于治疗,是因为疼痛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她描述道,疼痛的触发点位于牙齿和口腔区域,即便是轻微的张嘴、刷牙或进食动作,都可能引发剧烈刺痛,让她不得不放弃正常饮食,忍受饥饿的煎熬。

“小梨”手术:微创治疗“天下第一痛”

微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患者口角处穿刺,在X光引导下将微球囊导管精准送入三叉神经节附近,随后充盈球囊,对神经节进行短时间压迫,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手术的关键在于球囊的形态,其中梨形(也可呈保龄球形或乒乓拍形)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该技术也被称为“小梨”手术。

双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策略

罕见但复杂的双侧疼痛

像石女士这样出现双侧三叉神经痛的情况在原发性病例中较为少见,仅占约5%。临床上通常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或微球囊压迫术进行治疗,但这些手术无法同时作用于双侧神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

双侧疼痛的发展规律

双侧三叉神经痛通常不会同时发作,往往先从一侧开始,或一侧症状较重,另一侧较轻。疼痛可能最初集中在上颌支或下颌支,随后逐渐扩散至其他分支,甚至影响全部三支。

三叉神经痛20天后是否可以手术?

三叉神经痛属于进行性发展疾病,通常不会自行缓解。许多患者因对手术存在顾虑,选择忍痛或依赖止痛药物,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马久红主任指出,三叉神经痛初期可通过服用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缓解症状,但由于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一旦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尽早考虑微创手术治疗。

唯一根治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耳后开一个约3~4厘米的小切口,暴露颅骨并钻出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小孔,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并使用特殊垫片将其与神经隔离,从而彻底解除疼痛。目前,该手术的治愈率超过92%,是目前唯一公认的根治性治疗方式。

快速缓解疼痛:微球囊压迫术的优势

微球囊压迫术被誉为“针尖里的手术”,因其创伤极小,整个操作仅在针眼大小的穿刺口完成。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者无任何疼痛感。医生在X线引导下准确穿刺至半月节位置,导入球囊导管并压迫三叉神经特定部位,使痛觉神经纤维失活,从而达到止痛效果。相比传统手术,该方法恢复快、风险低,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或不愿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琳诗2025-08-04 12:00:3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