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深受三叉神经痛困扰,微球囊压迫术成功缓解顽固疼痛
三叉神经痛素有“天下第一痛”之称,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其特点包括突发性、剧烈性疼痛,且存在明显的触发点。疼痛发作前往往毫无征兆,通常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剧烈刺痛,以上颌支和下颌支最为常见,眼支相对较少。疼痛性质如同电击、刀割、针刺或跳痛,伴有面部抽搐、口角歪斜,甚至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发作频率增加,间歇期缩短,疼痛程度加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高龄患者病情加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来自山西的83岁张大娘,左侧面部鼻翼及嘴唇上缘的疼痛已持续6年。起初只是偶尔发作,未引起足够重视。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范围不断扩大,发作频率日益频繁,疼痛时间也从几秒延长至数分钟,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今年9月以来,轻微触碰嘴角或鼻翼即可引发剧烈电击样疼痛,导致她不敢正常进食、刷牙、说话,甚至连喝水都小心翼翼。
药物治疗失效,疼痛持续困扰
最初,张大娘通过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控制症状,疼痛有所缓解。然而,随着病情发展,药物效果逐渐减弱,她不得不将药量从每天2片增加到每天6片,但依然难以缓解疼痛。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寻求专业治疗,专家建议微球囊压迫术
为彻底解决面部疼痛问题,张大娘前往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求助于功能脑性疾病专家组的马久红教授。经过详细问诊和病史分析,马教授确诊其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他指出,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干预。虽然显微血管减压术可实现根治效果,但由于患者年事已高,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建议采用更为安全的微球囊压迫术。
微创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在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后,医疗团队决定于12月10日为张大娘实施微球囊压迫术。该手术无需开颅,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用于高龄及体弱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在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完成左侧嘴角穿刺,顺利进入卵圆孔,并将球囊扩张至理想形态,施加0.7ml压力,持续压迫神经约2分半钟,考虑到患者年龄及病程较长,额外延长压迫30秒,随后撤出球囊,仅用创可贴覆盖穿刺点。
术后康复良好,重拾正常生活
术后近20天,张大娘表示:“手术后脸部的疼痛彻底消失了,到现在都没有复发,终于可以正常吃饭、说话了。”她激动地表示,自己终于恢复了久违的正常生活状态,能够安心享受晚年时光。此次手术不仅有效缓解了她的疼痛,也显著提升了她的生活质量,为她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