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脑梗塞介入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解析

脑梗塞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方式,适用于急性期和部分慢性期患者。介入治疗不仅能快速恢复脑部供血,还能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以下是介入治疗的两种主要方式:

1.取栓治疗(拉栓治疗)

取栓治疗是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一种紧急处理手段。在脑梗发生的早期,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传统的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时间窗限制,通常在发病4.5小时内有效。

对于超过溶栓时间窗或溶栓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手段进行取栓。手术通常从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导管和导丝送入血管,并在影像引导下精准地到达脑部血栓位置。随后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拉出体外,从而迅速恢复脑血流。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开通血管速度快、再通率高,有助于挽救濒临坏死的脑组织,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2.血管支架植入术

适用人群与治疗原理

对于部分脑梗塞患者,尤其是存在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支架植入术。这种情况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

支架植入的目的是通过将狭窄的血管撑开,恢复正常的血流通道,从而预防再次发生脑梗塞。手术过程同样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置入导管,将支架送至狭窄部位后释放,使血管保持通畅。

术后效果与注意事项

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术后还需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或颈部血管超声,监测支架通畅情况。

总体来说,介入治疗为脑梗塞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尤其在急性期的取栓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甜妞2025-08-05 07:55:2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