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康复建议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常伴随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在治疗的同时,科学、细致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一、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由于患者可能无法自主刷牙,口腔清洁容易被忽视。护理人员应每日使用湿润的棉签或专用口腔清洁工具为患者擦拭口腔,必要时可使用温和的漱口水进行清洁,防止口腔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
二、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分泌物积聚,增加肺炎发生几率。护理人员应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并配合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排出。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
三、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误吸风险
进食体位与方式
患者进食时应将床头抬高至45度以上,尽量采取坐姿或半坐姿,避免平躺进食。进食后保持坐姿15~30分钟,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胃部,防止误吸。若患者吞咽困难,应及时给予鼻饲营养,确保营养摄入的同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四、正确摆放体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仰卧位护理要点
患者仰卧时,患侧上肢应保持手掌张开、手臂伸直的状态,可在下方垫软枕支撑,避免关节僵硬。下肢可轻微屈曲,减轻肌肉紧张。
侧卧位护理技巧
患侧卧位时,可在患侧手下方垫枕头或小凳子,保持手指张开、手臂伸直。下肢可略微伸直,健侧下肢用枕头垫高,减轻压力。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应置于枕头上伸直,下肢微屈,以减轻肌肉痉挛。
五、坐姿护理与康复训练
坐姿调整
当患者能够坐起时,应在背部放置靠垫以提供支撑,下肢尽量伸直,患侧上肢可用枕头垫高,保持伸展状态。这样有助于防止肌肉强直和关节变形。
早期康复干预
在护理过程中,应配合医生建议,逐步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活动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