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术后护理要点详解
脑梗死患者在接受介入取栓手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对于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以下是术后护理的具体措施与注意事项。
一、术后血压管理与脑灌注调控
控制血压是术后护理的核心环节之一。介入取栓术后,患者脑部血流恢复,但存在高灌注或低灌注的风险。若出现高灌注,可能引发脑出血,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防止过高。一般建议将收缩压维持在110mmHg至120mmHg之间,既能保障脑组织的有效灌注,又能降低出血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变化,如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二、卧床期间的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患者若需长期卧床,应特别注意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首先是肺部感染的预防,特别是对于意识不清、长期昏迷的患者,应定时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其次是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患者活动受限,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应对患肢进行适当按摩或使用气压治疗装置,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
三、营养支持与促醒措施
术后患者往往存在吞咽困难或进食障碍,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如鼻饲或静脉营养,确保机体能量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促醒治疗,如感官刺激、规律作息安排、药物干预等,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
四、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
脑梗死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及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逐步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