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16岁少年因学业压力突发脑梗死,经科学治疗成功康复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个人信息已做匿名化处理)

摘要:一名年仅16岁的少年因长期高强度学习、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反复出现头晕、头皮紧绷、恶心等不适症状,学习成绩也明显下滑。经家长陪同前往医院检查,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结果显示存在脑梗死病灶。医生初步判断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引发的小血管痉挛,进而造成脑细胞缺血性损伤。通过系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良好。

病例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16岁

疾病类型:脑梗死(小灶性)

就诊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5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片、胞磷胆碱钠胶囊、盐酸倍他司汀片)+健康宣教+体育锻炼指导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2周,1个月后电话随访

治疗效果:头晕症状缓解,精神状态改善,无明显不适

一、初诊过程

患者家属反映,孩子近段时间学习状态明显下降,伴随持续性头晕、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记忆力减退。家长非常担忧,遂带其前来就诊。神经系统查体未发现明显异常,但考虑到患者年轻且症状持续,医生建议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脑部状况。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小灶性梗死病灶,随后进一步抽血化验以排查高危因素。

二、治疗方案与过程

在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等多项检查后,结果均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也未发现结构性病变。结合患者长期熬夜、高强度学习的作息习惯,医生判断其脑梗死可能由小血管痉挛闭塞所致。

治疗方面,采用药物联合干预方式,包括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脑部微循环、胞磷胆碱钠胶囊促进脑细胞代谢,以及盐酸倍他司汀片缓解头晕症状。同时,医生对患者及其家长进行了健康宣教,强调规律作息、合理学习与适度锻炼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每天保证8至10小时睡眠,每学习1小时休息10分钟,每日进行30至60分钟的有氧运动,并注意营养均衡。1周后门诊复诊,病情明显好转。

三、治疗效果评估

经过一周的系统治疗,患者的头晕症状显著减轻,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复诊时未见其他异常,医生建议继续服药一周后停药观察。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显示,患者已无明显不适,生活学习状态趋于正常。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此次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需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以下事项:按时服药,切勿擅自停药;如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或记忆力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每日进行适度体育锻炼,推荐有氧运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五、医生的临床思考与建议

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不容忽视,有时甚至超过成年人的脑力负荷。一旦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学习固然重要,但身体健康是基础,若脑功能受损,反而会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作为医生,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观念。只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才能真正实现学习与健康的双赢。

强迫症患者2025-08-05 09:07:1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