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40岁男性突发头晕恶心竟因神经功能障碍,及时治疗病情好转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信息已做匿名化处理)

摘要

一位40岁男性患者突发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起初未引起足够重视,后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详细检查,确诊为小脑急性期梗死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经过为期7天的住院治疗,结合脑保护与改善脑循环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症状显著缓解,病情趋于稳定。

患者基本信息

  • 性别:
  • 年龄:40岁
  • 疾病类型:神经功能障碍(小脑急性期梗死)
  • 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就诊时间:2022年2月
  • 治疗方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肌肉注射、血塞通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口服
  • 治疗周期:住院7天,1个月门诊随访
  • 治疗效果: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病情逐步恢复

一、首次接诊情况

该患者在入院前1天突发持续性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感,伴随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症状在体位变化时加重,如转头或起身时尤为明显。无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头痛、抽搐等表现,大小便正常。

为明确病因,医生安排了头部磁共振成像、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及椎动脉彩超等项目。磁共振结果显示小脑区域存在急性期梗死灶,结合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小脑急性期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二、治疗过程

确诊后,患者迅速办理住院手续。在排除药物使用禁忌后,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以促进脑功能恢复;静脉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发挥清除自由基和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同时口服血塞通胶囊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此外,为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患者接受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抗血小板治疗,并配合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以稳定血管斑块,降低再次梗死风险。

影像检查结果

头部磁共振显示小脑部位存在急性梗死灶,为治疗提供了关键依据。

三、治疗效果评估

住院期间,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恶化迹象。治疗第3天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渐缓解,眼震现象消失,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第7天时,患者神志清晰、语言流畅,已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后继续接受营养神经及康复治疗,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摄入,积极控制血压水平。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目前恢复良好,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控制体重;
  • 每日适量饮水,尤其是睡前饮用一杯温水,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 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
  •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 保持良好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 若再次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五、临床经验与建议

本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伴有眼震,提示小脑或脑干区域可能受损。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脑急性期梗死。该病例提醒我们,突发性头晕不应忽视,尤其是伴随体位变化加重的情况,需高度警惕脑血管病变。

建议中青年人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避免长期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各项指标,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红花绿果2025-08-06 09:15:5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