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失眠久治不愈的11个睡眠坏习惯,你中了几个?
失眠竟然可以这么轻松改善,而我却被许多错误的做法困扰了整整九年。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后悔没有早点纠正这些误区。通过阅读一些关于睡眠医学和科学的专业书籍,我终于实现了自我疗愈,也深刻体会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失眠治疗的科学方式
其实,失眠的治疗并不复杂。美国睡眠研究会与中国睡眠研究会都一致推荐认知行为疗法(CBT-I)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无需药物和设备,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间接影响睡眠状态。虽然有些做法看似反直觉,但它们确实有效。即使我们曾听说过这些方法,也可能因为误解而没有尝试,但这正是走出失眠的科学路径,已经被临床验证过。
1、试图补觉是大忌
我长期失眠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总想着补觉,早上无法按时起床。晚上没睡好,早上刚有点睡意就拼命补觉,甚至延迟起床时间。无论是补得好还是补得差,这种行为都会加重第二天的失眠。虽然补觉看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是破坏了正常的生物钟。
白天抓住机会补觉同样不可取。睡眠需要积累足够的睡意,而补觉减少了清醒时间,导致晚上正式睡觉时反而不困。此外,补觉还可能带来挫败感和负面情绪,影响整体睡眠质量。因此,白天的疲倦感应留到晚上再休息。
2、不寻求正规方法
另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自己瞎琢磨,试图寻找各种入睡方法,结果却适得其反。不断尝试各种零碎的方法可能短暂有效,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往往难以坚持。同时,对方法的怀疑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3、熬夜玩手机
很多人因为寂寞或无聊选择熬夜玩手机,这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尤其是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蓝光会干扰生物钟,导致入睡困难。
4、过度执着睡眠
越想入睡,越难以入睡。睡眠这件事最讲究“无欲则刚”。放下执念,放松心态,反而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顺其自然,结果反而更好。
5、不会放松身体
身体紧张是入睡的大敌。科学的放松方法如身体扫描、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呼吸等,能够有效缓解紧张状态。很多人不愿学习这些方法,而是自己瞎琢磨,导致失眠长期得不到改善。
6、拖延不就医
有些人因为经济或心理原因拖延就医,认为“扛一扛就过去了”。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过早上床
为了“补觉”而过早上床,其实会打乱生物钟。中午午睡如果睡不着,反而会增加焦虑和挫败感,减少晚上的睡眠驱动力。
8、对睡眠的认知错误
很多人对睡眠存在误解,比如认为成年人必须睡够9小时,否则就会出问题。其实,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自然减少,这是正常现象。对睡眠的过度担忧反而会加重失眠。
正确的认知是:即使一整晚没睡着,只要保持平静,也不比挣扎一夜更糟。第二天照常生活,大脑会自动调节,困倦时自然会入睡。
9、害怕环境声音
很多人认为睡觉时不能有任何声音,其实这是思维在作怪。只要我们不认为声音会影响睡眠,它就不会干扰我们。情绪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改变认知,就能改善睡眠。
10、睡前剧烈运动
睡前两小时进行高强度运动,如跑步十公里,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反而不利于入睡。并不是越累越容易睡着,过度运动反而会让身体处于紧张状态。
11、完美主义倾向
完美主义者往往在睡前过度思考,导致身体紧张、难以入眠。虽然这种性格可能带来事业上的成功,但也容易引发长期失眠。学会放下目标,专注于当下,才能真正改善睡眠。
走出失眠的关键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情绪,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过度焦虑反而会影响健康。学会放下结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好的结果自然会水到渠成。走出失眠,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改变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请尽快调整生活习惯,尝试认知行为疗法(CBT-I)。你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了解相关方法,坚持执行,失眠一定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