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失眠的科学调理与治疗方式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然而有些人却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耳边是他人安稳的呼吸声,而自己却在漫长的黑夜中备受煎熬。更糟糕的是,第二天整个人精神萎靡、疲惫不堪。长期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那么,面对失眠,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呢?

心理与行为疗法:失眠调理的基础

心理和行为干预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非药物手段。首先,了解基本的睡眠卫生知识,有助于缓解对失眠的焦虑情绪。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避免睡前摄入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此外,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行为干预的具体措施

对于长期失眠者,可采取以下行为干预方法:只有在感到困倦时才上床休息;避免在床上进行如阅读、看电视等活动;白天尽量避免午睡;睡前两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如果上床后20分钟仍无法入睡,建议离开床做一些轻松的事情,待有睡意后再回到床上;无论夜间睡多久,早上都应固定时间起床。

药物治疗:科学用药更有效

针对症状较重的失眠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多塞平以及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其中,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效果更佳且副作用相对较小。不建议自行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巴比妥类或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失眠。

中医调理:传统方法缓解失眠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主要通过安神、清热、养心等方式进行调理。常用中药包括酸枣仁、柏子仁、茯苓、远志、五味子、龙眼肉等。此外,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用于改善睡眠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物理疗法:辅助改善睡眠的新选择

近年来,物理疗法逐渐成为失眠治疗的辅助手段。其优势在于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电磁疗法、超声波疗法以及音乐疗法等,这些方式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综合治疗:坚持才能见效

虽然药物治疗见效快,但建议优先尝试心理与行为疗法,尤其是慢性失眠人群。若效果不佳,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失眠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调整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配合科学的干预手段,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睡眠。

参考文献

[1]丁娟.简明神经内科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87-290.

[2]杨晓华.神经内科疾病中西医治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94-95.

年年有余2025-08-06 12:34:3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