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脑起搏器手术后是否可以减少药物使用?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在疾病初期,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运动障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治疗。

药物治疗的“蜜月期”与后续挑战

一般来说,在开始药物治疗的前3到5年内,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较好,这一阶段被称为“蜜月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药效逐渐减弱,症状控制变得困难,并可能出现诸如异动症、剂末现象等药物副作用。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作用

手术是否意味着可以停药?

当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并伴随明显副作用时,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这种手术被称为帕金森病的“第二蜜月期”,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质量。

然而,很多患者在手术后会产生误解,认为可以完全停药。实际上,虽然脑起搏器能够显著改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但对非运动症状和中轴性症状(如吞咽困难、平衡问题、呼吸障碍等)的改善有限,这些症状仍需依赖药物进行管理。

术后药物调整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在植入脑起搏器后,患者的药物使用量可以减少约50%。但并不建议完全停药。医生会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在设备开机后逐步优化药物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个体差异与术后管理

每位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对手术的反应不同,因此术后药物调整需个性化处理。有些患者可能在特定阶段减少甚至暂停某些药物,但这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术后随访与参数调整

脑起搏器植入后,设备的参数需要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定期调整。患者手中的程控仪只能进行简单的开关操作和电压调节,其他复杂参数的设定仍需由专业医生完成。

术后定期随访至关重要。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身体状况的变化,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维持稳定的症状控制。

锋歌19882025-08-07 09:09:1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