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手术治疗方式详解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微电极植入大脑进行持续性脑深部刺激(DBS)来改善症状。这种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展到中晚期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
手术前的准备与定位
手术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核磁共振(MRI)引导下,医生会精准地定位大脑中需要刺激的靶点区域,如丘脑底核(STN)或苍白球内侧部(GPi)。这一过程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术后疗效。
手术操作过程
局部麻醉下的电极植入
完成定位后,患者将被送入手术室,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颅骨穿孔。医生会在患者头部用专用电钻在颅骨上钻开一个硬币大小的小孔,随后将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微电极缓慢插入大脑指定区域。
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以与医生进行互动,这有助于医生实时评估电极放置的效果,确保其准确刺激目标区域。
靶点确认与电刺激测试
电极植入后,医生会记录大脑的生物电信号,进一步确认靶点位置是否正确。随后进行试验性电刺激,观察患者的运动症状是否得到明显缓解,如震颤、僵硬或运动迟缓等。
如果测试结果显示症状显著改善,说明靶点位置合适,医生将固定电极位置,准备进行第二阶段手术。
第二阶段:刺激器植入
全身麻醉下的设备植入
在确认电极位置无误后,患者将在全身麻醉下完成第二阶段手术。医生会将连接电极的导线从头部经过头皮、颈部皮下,延伸至胸部前方。
随后,将一个类似心脏起搏器的刺激器植入患者胸前皮下组织中,并与导线连接。整个系统被埋藏在体内,外观上几乎看不到痕迹。
术后处理与随访
手术完成后,患者会被送回病房进行观察,通常住院时间为一周左右。术后约半个月至一个月,患者需回医院进行复查,并由医生根据症状调整刺激器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个手术过程安全、可控,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适合药物疗效下降或副作用明显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