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综合治疗抑郁症:标本兼治的康复之道
以下是一位抑郁症患者的亲身经历分享。
命运的玩笑与人生的转折
我是一个新杭州人,原本事业稳定,生活条件尚可,有房有车。然而,正当我以为人生迈入新阶段时,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我患上了抑郁症。
2014年下半年,工作与家庭接连出现问题。当时我正负责一个重大项目,压力巨大,同时与妻子之间也出现了分歧。我性格本就内向、敏感,在多重压力下,情绪逐渐崩溃。我开始怀疑自己多年奋斗的意义,甚至一度觉得生活毫无希望。
求助与自救的艰难旅程
在最艰难的时候,我选择了寻求心理咨询。有一次,我情绪失控,开车上了高速,内心充满绝望。我把车停在路边,给心理咨询老师留言,她察觉到我的自杀倾向后,立即对我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我走出黑暗。
从那以后,我开始坚持服药治疗。起初我对药物非常抵触,担心副作用会损害大脑。但在一次抑郁症患者交流活动中,朋友们鼓励我坚持用药,老师也开导我说:“抑郁本身就会伤害大脑,与其逃避,不如积极面对。”
药物与心理并重的康复之路
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幸运的是,我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在不断成长。后来我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刚开始服药时,我经历了严重的副作用,大脑常常感到空白、耳鸣。医生建议我暂停工作,但我选择了继续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改善与领导的沟通方式,缓解了职场压力。
2014年底,我的抑郁症状开始缓解,半年后基本控制住了病情。尽管偶有反复,但我始终坚持服药,没有急于停药。因为我深知,即使状态好转,也需要时间巩固,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复发。
心理建设:从自我反思到性格重塑
我认为,抑郁症的康复不仅仅是身体的恢复,更是心理的成长。正如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刘铁榜博士所说:“性格是精神疾病的土壤。”我回顾自己的发病过程,发现性格内向、压抑自我、缺乏情绪表达是重要诱因。
我意识到,为了迎合他人、追求利益而违背内心,最终会伤害自己。我开始尝试改变性格,从内向走向外向,学会表达自我,调整为人处世的方式。这种内在的转变,对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心灵疗愈:静修与自省的力量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健康才是根本。很多抑郁症患者之所以复发,是因为心理状态再次失衡。因此,我特别注重内心的修养。
我学会了在抑郁时停下来,进行自我反思和静修。问问自己是否还有贪欲?是否总是向外求?通过不断清理内心的杂念,我逐渐找回了自我,也重拾了快乐与幸福的感觉。
正如古人所说:“厚德载物。”当我们的心灵足够纯净、坚强,我们的情绪也会回归正常。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是战胜抑郁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