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18岁那年,我独自踏上住院之路,没人知道我背负着怎样的心理重担

一位在黑暗中寻找光亮的少女

她是一位在青春年华里独自与心理疾病抗争的女孩,坚强得令人心疼。

16岁,她被确诊为抑郁症,然而身边人的反应并非理解与支持,而是各种“无意义的安慰”。她开始感受到强烈的社会偏见与病耻感,于是选择将病情隐藏起来,扮演一个品学兼优、阳光开朗的“好学生”。然而,这种伪装并未减轻她的痛苦,反而让她的病情逐渐恶化。

从抑郁症到双相情感障碍的转变

仅仅两个月后,她因无法承受病情的折磨而崩溃。尽管如此,她依然选择休学半年后重返校园,并在新环境中继续隐藏自己的真实状态。她拼命学习,试图弥补落下的课程,然而此时,她的病情已悄然转变为更为复杂的双相情感障碍。

高考前的又一次心理重创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她却遭遇了一名男老师的骚扰,这让她原本脆弱的心理防线再次崩塌。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决定接受住院治疗,但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18岁,我独自办理了住院手续

18岁生日刚过不久,她攥着自己积攒的压岁钱,独自一人拿着行李,走进了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她没有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也没有任何亲友陪同。这一决定,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掌控,也是她勇敢面对疾病的开始。

从住院到重新出发

出院后,她开始为高考做准备,尽管最终成绩并不理想,但她依然进入了大学。如今,她正在大学里努力生活,安排充实的日程,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她仍未将自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事情告诉身边同学,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治疗,坚持定期复诊、按时服药,并每周接受心理治疗。

我有心理疾病,但他们都不知道

她会努力去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受到存在感和意义的事情,哪怕在失眠与嗜睡交替的状态下,她也从不轻言放弃。虽然她依旧对人际交往心存戒备,也对某些老师保持警惕,但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那一丝属于自己的光亮。

一个关于成长与坚持的真实故事

时间回到2016年8月6日,地点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那一年,她即将满16岁,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和轻度焦虑症。拿到诊断结果和药物舍曲林时,她竟感到一丝轻松——终于,她找到了解释自己多年来情绪失控的“理由”。

曾经被看作“别人家孩子”的她,在那几年却频频与家人发生冲突,甚至出现极端行为。每次争吵后看到家人落泪,她都会感到深深的内疚,但却始终无法开口道歉。她整夜失眠,脑海中不断浮现“为什么活着”、“为什么不能死去”的念头,只能靠不断寻找活下去的理由,才一次次放下手中的刀。

无用的安慰,反而加重了病耻感

她原本以为确诊后能获得理解,但迎接她的却是各种“无意义的安慰”:“你要想开一点”、“你已经很幸福了”、“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尽管这些话出自关心,却让她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太矫情?是不是我对不起家人?”于是,她决定不再让别人担心,开始假装自己“很好”。

角色扮演背后的崩溃

每天按时吃药、忍受副作用、彻夜失眠,她都笑着面对。直到某天,她站在天台上,看着楼下回宿舍的同学,思考是否要迈出那一步。幸好,舍友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将她带回宿舍,她才在被子里哭了出来。

两个月后,她选择了休学。在家期间,她依旧不愿与人交流。尽管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她却将诊断书撕碎扔进垃圾桶,把建议藏在心底,至今无人知晓。

重新出发后的伪装与压力

倔强的她在休学半年后坚持返校,进入下一届的实验班。两个月内,她从班级倒数第一跃升至第三名。新同学喜欢她,老师也欣赏她,她看起来阳光开朗,但其实她已经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

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她遭遇了一名男教师的语言与网络骚扰,这对一个正在备战高考、心理本就脆弱的未成年女孩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她再次陷入崩溃,甚至开始自残,直到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

艰难的住院决定

家人起初反对住院,她只能以“不让我住院我就去死”来争取。最终,她独自前往医院办理住院手续,那一年,她18岁。

大学生活中的坚持与成长

住院三个月后出院,她选择不再回到那个让她痛苦的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休养。高考时,她毫无准备,只考了440多分,最终进入了一所专科院校。

进入大学后,她为自己设定了许多目标:专升本、考研、参加比赛、做公益、兼职……尽管精力有限,她依然努力前行。她依旧没有告诉同学自己有双相情感障碍,也不轻易交朋友,对男老师仍保持警惕。

她从未放弃,只是默默前行

但她始终坚持治疗,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虽然偶尔还会失眠、情绪波动,但她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她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写在最后:愿我们都能理解与接纳

这个女孩的故事令人动容,也让人反思。她所经历的误解、偏见、孤独和挣扎,是许多心理疾病患者共同面对的困境。不是他们不愿倾诉,而是周围冷漠的态度让他们选择了沉默。

请多一些理解与包容,给那些在黑暗中前行的人多一点温暖。也许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真诚的关心,就能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而她,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强与勇敢。这段经历终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海边渔樵耕读2025-08-09 09:36:2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