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突发化脓性脑炎引发头痛与癫痫,科学治疗助康复
(声明:本文仅供科普参考,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信息已做适当处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位17岁男性患者的化脓性脑炎病例。患者因突发抽搐、意识丧失、四肢痉挛及口吐白沫等症状入院,经检查确诊为细菌性脑炎的一种——化脓性脑炎。在及时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出现癫痫发作,最终顺利康复出院,预后良好。
基本信息
性别:男
年龄:17岁
疾病类型:化脓性脑炎
就诊医院:鸡西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头孢曲松钠、血必净注射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苯巴比妥钠)
治疗周期:住院21天,门诊随访1个月
治疗结果:症状明显缓解,病情痊愈
一、初次接诊情况
患者因突发抽搐被送入医院。傍晚时分,他在学校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约10分钟后缓解。入院时抽搐已停止,但伴有明显头痛、乏力和关节疼痛。初步怀疑为癫痫相关疾病。
家属反馈,患者此前无癫痫史,但在抽搐前一周曾淋雨,随后出现感冒症状,包括咳嗽、黄痰、流涕和发热,体温最高达38.0℃。由于学业紧张,仅自行服用了感冒药和退烧药。近两三天,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加重及呕吐症状,最终引发抽搐。
体格检查显示:体温39.0℃,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神经系统检查发现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升高至15.13×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高达94.34%,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降钙素原也明显升高。肺部CT显示左肺下叶炎症,脑电图出现棘波,头颅CT未见异常。综合判断,初步诊断为脑炎所致癫痫样发作。
二、住院治疗过程
向家属说明病情后,家属情绪紧张,经解释后逐渐稳定,并表示全力配合治疗。为明确诊断,进行了腰椎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蛋白升高、葡萄糖降低、白细胞数显著增加,且脑脊液压力增高,进一步支持化脓性脑炎的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抗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轻脑水肿和炎症反应,复方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苯巴比妥钠控制癫痫发作。
整个治疗过程以抗感染为核心,同时结合抗炎、脱水降颅压、抗癫痫等对症支持治疗,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发展。
三、治疗效果观察
经过21天的系统治疗,患者各项症状显著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未再发生抽搐,头痛明显缓解,精神状态恢复良好。在住院期间,患者因担心高考压力较大,医生多次鼓励其保持良好心态,注意营养与休息。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痊愈出院。随后门诊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迹象,恢复状况良好。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尽管患者已康复出院,但仍需门诊随访1个月。建议家属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增强免疫力,加快恢复进程。此外,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代谢,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由于患者即将面临高考,特别提醒其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五、医生临床经验分享
化脓性脑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如感冒、肺炎、腹泻等,若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或直接扩散进入脑部,引发脑炎。
本病例中,患者因感冒未及时就医,导致病情进展为脑炎,出现癫痫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建议公众在出现持续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癫痫、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通过本病例,提醒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关注身体信号,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