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静脉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关键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被血栓或其他因素阻塞,导致血流中断而引发的脑功能障碍,也被称为脑梗死。在多种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据了较高的发病率。一旦脑血管发生阻塞,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尽快恢复血流,而静脉溶栓作为首选治疗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内溶解血栓,恢复脑部供血。

静脉溶栓如何起效

静脉溶栓主要通过使用特定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rt-PA)等,将堵塞血管的血栓快速溶解,从而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血流重新恢复后,可以显著减少因缺血导致的神经元细胞死亡,有助于保护脑功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

脑组织是人体中对缺氧和缺血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尽管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约2%,但它所需的血流量却占全身循环血量的20%。这说明脑细胞对持续供血的需求极高。一旦血流中断,脑细胞将在短时间内受到不可逆的损伤,通常在5到10分钟内就会出现神经元坏死,导致脑功能受损。

时间就是大脑:静脉溶栓的紧迫性

正因为脑细胞对缺血的耐受性极低,静脉溶栓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医学界有句名言“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一分钟,就会导致约190万个神经元细胞死亡。因此,在脑卒中发生后,越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就越能有效恢复血供,减少脑组织损伤。

及时进行静脉溶栓不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核心环节,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快速恢复血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棒棒糖和棉花糖2025-08-17 08:25:4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