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源性脑栓塞的成因与危害解析

心源性脑栓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其主要特点是脑部血管被来自心脏的血栓或其他栓子阻塞,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性损伤。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是否患有基础性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心源性脑栓塞的形成机制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脏如同一个持续工作的泵,将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处,血液在血管中保持流畅,不会轻易形成血栓。然而,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不协调,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滞留,容易在心房壁形成附壁血栓。

常见心脏疾病与栓子来源

除了房颤之外,一些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也可能成为心源性脑栓塞的诱因。这些心脏异常结构可能使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绕过肺循环,直接进入动脉系统,最终进入脑血管,造成脑动脉的阻塞。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表现

当心脏来源的栓子随血流进入大脑动脉并造成阻塞时,若机体的侧支循环无法有效代偿供血不足区域,就会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进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源性脑栓塞。

此类脑梗塞常表现为突发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单侧肢体无力或瘫痪(即偏瘫)、语言障碍、意识模糊,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由于栓塞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病情往往较为危重。

心源性脑栓塞的危害与预防

心源性脑栓塞不仅是心脏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脑卒中的高风险因素之一。其复发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对于有心脏疾病史,特别是房颤、心脏瓣膜病或既往有过脑栓塞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和脑血管评估,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降低脑栓塞的发生风险。

故地重游2025-08-17 08:26:3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