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脑栓塞的成因与类型解析

脑栓塞是指由于各种来源的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阻塞脑血管,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乃至坏死的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通常起病急骤,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脑栓塞的常见成因

根据栓子的来源不同,脑栓塞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

1.心源性脑栓塞

这是脑栓塞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发生在患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例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律,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脑血管,造成血管阻塞,从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除了房颤,其他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等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并最终引发脑栓塞。

2.非心源性脑栓塞

非心源性脑栓塞的栓子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是动脉源性栓子,例如颈动脉或椎动脉中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并随血流进入脑部,造成血管堵塞。

其次是脂肪栓塞,常见于长骨骨折或骨科手术后,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脂肪栓子,若进入脑血管,也可能导致脑栓塞。

此外,还可能存在空气栓塞、癌细胞栓塞、感染性栓塞等其他少见类型,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同样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

总结

脑栓塞是一种因栓子堵塞脑血管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的急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了解其成因,尤其是识别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于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有助于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兔扣扣2025-08-17 08:32:2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