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老大叔确诊罕见脑病,经过14天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介绍的是一位56岁男性患者,患有慢性肾病多年,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基础疾病。1年前接受肾脏移植手术,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近期突发肢体活动障碍及意识模糊,经检查确诊为罕见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经过14天的针对性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脑部病灶缩小,病情趋于稳定,预后良好。

基本信息与疾病类型

性别:

年龄:56岁

疾病类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MultifocalLeukoencephalopathy,PML)

就诊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3月

治疗方案: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注射用阿糖胞苷进行抗病毒治疗,并辅以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出院后1个月电话随访

治疗效果:颅脑磁共振复查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神经功能有所恢复,病情稳定

一、初诊过程

患者有长期慢性肾病病史,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疾病。1年前成功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术后一直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异反应。近期突发肢体活动不灵活、意识模糊,家属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就诊。

入院后,医生发现患者处于意识模糊状态,初步怀疑为急性脑血管事件。紧急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异常信号,提示白质脑病可能。考虑到患者病情较重且有持续加重的趋势,医生建议立即住院观察与治疗,家属积极配合。

二、详细治疗过程

住院后,医生进一步完善了血液检查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测提示存在病毒感染,颅脑磁共振复查显示病灶较初诊时有所扩大。神经系统查体显示患者嗜睡,右侧肢体肌力仅为2级,左侧肌力4级。

结合患者肾移植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史,初步诊断为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由于脑组织活检存在较大风险,最终决定采用试验性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肾内科会诊建议下,医生调整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并开始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注射用阿糖胞苷进行治疗。治疗7天后复查颅脑磁共振,结果显示脑内异常信号影有所缩小,病情出现好转迹象。

三、治疗效果与随访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一种由JC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艾滋病患者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该病进展迅速,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本例患者经过14天的系统治疗后,颅脑影像学显示脑部病灶减小,未继续扩大,神经功能也有所恢复。家属在医生评估病情稳定后选择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显示,患者病情未见进一步恶化,生活状态良好。

四、出院后注意事项

尽管患者目前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高度警惕病情复发或进展的可能。如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复诊。若无异常,也应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颅脑影像学和神经系统功能。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营养均衡,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注意监测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在服用免疫抑制剂期间,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五、医生的临床感悟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一种罕见且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该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意识改变等,应及时进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

虽然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通过合理调整免疫状态、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实现病情的稳定甚至逆转。治疗后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增强体质,预防感染,以降低复发风险。

灵魂深处只有你2025-08-17 11:38:3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