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季运动的最佳时间与科学锻炼指南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类型,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近三十年来,我国居民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数据显示,每五个死亡病例中就有两个死于心血管疾病。为了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适度的运动锻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冬季应选择什么时间段进行锻炼?又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呢?

清晨锻炼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较高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时段”。据统计,约有70%至80%的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在清晨时段,因此,医学界也将这一时间段称为“魔鬼时间”。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时血压升高的情况下,突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非升高人群的三倍。此外,研究还发现,交感神经活动在清晨最为活跃,这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

具体数据表明,心肌梗死在上午9点的发病率是晚上9点的三倍,而心源性猝死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9点至中午12点之间。清晨的中风发生率也比其他时段高出约60%。在凌晨时段,老年人死亡中有60%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而突发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更是高达70%-80%。这些现象可能与清晨醒来后血浆中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物质迅速升高有关,从而诱发血压剧烈波动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心脑血管高风险人群或已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清晨进行锻炼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应尽量避免。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理想运动时段

下午是较为安全的锻炼时间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最佳的运动时间通常建议安排在下午,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更应选择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锻炼。此时人体的血压趋于平稳,交感神经兴奋性也有所下降,整体生理状态更适合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

若习惯晨练,应推迟锻炼时间

如果患者本身有晨练习惯,建议尽量推迟锻炼时间,等到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进行锻炼,以降低因寒冷刺激和晨间血压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避免在天气寒冷、风大或空气质量差的情况下外出锻炼。

冬季锻炼的注意事项

1.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冬季气温较低,血管容易收缩,因此在锻炼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走、伸展运动等,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避免因突然剧烈运动引发意外。

2.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穿着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四肢的保暖,避免迎风运动,以防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运动计划: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建议选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持续性的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或高强度运动。

4.避免运动前饱餐:饱餐后立即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建议在饭后1-2小时再进行锻炼,以减少心脏负荷。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一旦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进行运动锻炼时,应避开清晨这一高风险时段,优先选择下午气温回升后的时间进行适度锻炼,并严格遵循科学锻炼的原则,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运动安全,从而有效提升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复发。

幻化成风2025-08-17 11:42:3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