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季科学锻炼指南:最佳时段与关键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数据显示,我国每五例死亡病例中,就有近两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为了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除了积极接受医学治疗外,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也至关重要。其中,适度的运动锻炼在疾病康复和预防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清晨锻炼存在较高风险

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在清晨的发病率达到全天的高峰,因此医学界将这一时间段称为“魔鬼时刻”。据统计,约有70%至80%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在清晨时段。例如,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其突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非升高人群的三倍。

清晨之所以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主要与人体在苏醒后血液中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物质浓度迅速上升有关。这些物质会导致血压骤升、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并增加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的风险,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此外,研究还发现,上午9点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是晚上9点的三倍,中风的发生率在清晨也上升了约60%。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来说,清晨进行剧烈运动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突发疾病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推荐的锻炼时段与科学锻炼建议

最佳锻炼时间:下午为宜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最佳的运动时间应选择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下午。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更应避免在清晨气温较低时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患者已有晨练习惯,建议适当调整时间,尽量等到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开始锻炼。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寒冷刺激导致的血压波动和心脏负荷。

冬季锻炼注意事项

  • 充分热身:锻炼前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慢走、伸展等,帮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状态,防止心脑血管意外。
  • 注意保暖:运动时应穿着保暖、透气、防风的衣物,避免直接迎风面运动,尤其是在气温较低或风力较大的天气。
  • 量力而行: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如散步、太极、慢跑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 避免饱餐后立即运动:饭后立即运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在餐后1小时再进行锻炼。
  • 携带急救药物:外出锻炼时应随身携带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一旦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总结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科学锻炼是促进健康、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但锻炼的时间选择和方式必须谨慎。冬季尤其要注意避开清晨这一高风险时段,选择气温适宜的下午进行适度运动,并做好保暖、热身和监测,以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德立身才理事2025-08-17 12:15:0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