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定期输液预防吗?科学解析来了!

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并无科学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每年定期去医院输液可以起到疏通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然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对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遵循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治疗建议,规范使用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降压药和降糖药等,才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科学防控才是关键

除了规范用药,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的重要手段。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都是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果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必要每年专门去医院进行所谓的“输液治疗”。

“三高”是主要风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三高”,以及吸烟、肥胖和缺乏运动等因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积极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并延缓其发展进程。因此,与其盲目追求输液,不如从生活方式入手,进行科学管理。

不必要的输液可能带来风险

一些人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仍坚持要求输液,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输液反应等不良后果。此外,这种做法也会占用本已紧张的医疗资源,影响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获得及时服务。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这类慢性病而言,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急性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陈小小涵2025-08-17 12:15:2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