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科学治疗方法解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因脑部供血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如脑梗死等。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科学、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

一、对症支持治疗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首要任务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并积极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包括维持呼吸、循环、体温、血糖等基本生理功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二、血压管理

对于血压控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在发病最初的24小时内,如果血压超过200/110mmHg,应考虑给予降压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卒中早期(24小时内),血压的下降幅度不应超过原有水平的15%,以避免脑灌注不足。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血压可控制在160/90mmHg以下。临床推荐首选药物为拉贝洛尔,其降压作用平稳,对脑血流影响较小。同时应避免使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以免引起血压骤降。

若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应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和增强心输出量。若上述措施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升压药物进行干预。

三、呼吸支持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必要时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支持,尤其是对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更应加强呼吸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的发生。

四、血糖控制

高血糖会加重脑组织损伤,因此需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维持在7.8~10mmol/L之间。若血糖过高,可使用胰岛素进行调节,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

五、脑水肿的处理

脑水肿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升高。临床上常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快速降低颅内压。

对于合并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甘露醇,可改用呋塞米静脉推注,以达到利尿、减轻脑水肿的效果。

六、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上应定时翻身、叩背,鼓励排痰,防止误吸。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七、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由于应激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对此,应早期给予静脉抗溃疡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进行预防。

若已发生消化道出血,除继续使用抗酸药物外,还需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可考虑内镜下止血治疗,以减少出血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超超2025-08-17 12:53:1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