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先天性上睑下垂:五岁男孩眼睛难睁,是癔症还是面瘫?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由于遗传或发育异常导致的上睑提肌功能不足的疾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眼睑无法正常睁开,严重时会遮盖角膜,影响视力发育。本文记录了一位五岁男孩因重度上睑下垂接受手术治疗的全过程。该患儿因双眼眼睑下垂导致仰头、歪头视物等异常姿势,经诊断后实施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视力及外观均有明显改善。

基本信息与疾病概况

患者性别与年龄:男性,5岁

疾病类型:先天性上睑下垂

就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1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额肌瓣悬吊术)

治疗周期:住院3天,术后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术后眼睑遮盖明显改善,患儿恢复正常视物姿势,顺利出院

一、首次接诊情况

该患儿为5岁男童,出生后即被发现右侧眼睑难以睁开,随着成长,睁眼幅度略有改善但无明显进展。家长反映孩子日常有仰头、偏头视物的习惯,并伴有额纹增多现象。外观上双眼睑明显不对称。

经检查,患儿眼周无外伤或手术史,视力尚可,但因右眼上睑下垂遮盖了约一半的角膜,导致患儿习惯性仰头视物。右侧眼睑动度仅3-4mm,左侧则为7-8mm。闭眼时可见双眼球上翻(Bell征阳性),其余身体检查未见异常。

家族史方面,患儿母亲家族中曾有类似病例,但具体信息不详。综合临床表现及家族史,诊断为双侧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建议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过程

在手术前,医生向家属详细说明了患儿两侧上睑下垂程度不一,建议优先处理较为严重的一侧,后续视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调整。家属理解并同意手术方案。

本次手术采用的是眼睑边缘切口的额肌瓣悬吊术。术前先在鼻梁上标记出正常眼睑高度作为参考。随后在眼睑边缘上方约3mm处做一横切口,向眉部方向沿眼轮匝肌深面分离至眶骨边缘,过程中需小心避开眶上神经和血管束。

分离完成后,将制备好的额肌瓣缝合固定在睑板适当位置。术后即刻观察发现,患儿睁眼高度接近预期目标,手术侧眼睑略有抬高,双眼角膜暴露基本对称。

三、术后恢复与治疗效果

术后患儿恢复良好,眼睑外观及睁眼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复查显示,上睑动度提升至6mm,双侧角膜暴露差异缩小至1mm以内,仰头、歪头等异常视物习惯也随之消失。

虽然左侧眼睑下垂在术后有所加重,但由于双眼角膜均未被明显遮挡,患儿视力未受影响,因此暂不需要二次手术。住院观察3天后,患儿顺利出院。

术后随访显示,3个月时眼睑初步消肿,6个月时消肿明显,12个月后眼睑状态趋于稳定,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四、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尽管手术效果良好,但仍需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术后护理。特别是夜间睡眠时,可能出现角膜暴露过多的情况,容易引发干燥性角膜溃疡,建议睡前适量涂抹红霉素眼膏进行保护。

此外,应定期到眼科复查视力,观察孩子视物姿势是否恢复正常,避免形成仰头、歪头等不良习惯。早期干预和术后管理对于长期疗效至关重要。

五、医生诊疗体会与建议

本例患儿具有明显的家族史,提示先天性上睑下垂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长在发现孩子眼睑异常后及时就医,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对于此类疾病的手术治疗,医生需格外谨慎,因为任何操作都可能影响患儿未来的眼部发育。应优先选择安全、稳定的术式,确保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眼部结构的干扰。

同时,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也应勇于挑战,力求在安全范围内达到最佳矫正效果。正如古人所言:“胆大心细”,这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这类疾病时最应秉持的原则。

终爱一生2025-08-19 08:54:2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