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常见的错误认知解析(三)
七、过度追求思维控制
许多强迫症患者存在一种误区,即试图掌控自己的思维,甚至希望主导周围的一切。这种控制欲往往会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的想法上,试图压制或操控自己的思维活动,从而陷入思维强迫的泥潭。
强迫性思维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某些想法的执着认同。例如,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问题,比如“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患者会认为必须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否则就会感到焦虑不安。于是他们不断思索,结果越想越混乱,问题也越来越多,陷入“穷思竭虑”的循环。其实,这类问题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终点,越是深究,症状反而越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接纳这些想法的存在,不去深入思考。
另一种表现是对某些念头的强烈排斥。例如,当脑海中出现“我万一跳楼了怎么办”这样的想法时,患者会觉得这种念头非常可怕,担心它会变成现实,于是拼命试图驱赶这些念头。然而,越是抗拒,这些想法反而会越频繁地出现。
因此,我们应当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脑海中的各种念头。允许它们的存在,既不认同,也不排斥,让它们自然升起,自然消散。
八、试图压抑负面情绪
不少强迫症患者希望掌控自己的情绪状态,只允许积极情绪如快乐、兴奋等出现,而对焦虑、恐惧、抑郁、痛苦等负面情绪持排斥态度,试图将它们彻底驱逐。
其实,情绪本身具有自然的变化规律,它们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起伏。任何一种情绪都不可能永久存在,负面情绪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其他情绪所取代。如果我们刻意去压抑和逃避这些情绪,反而会让它们持续更久、更强烈。
因此,我们应当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情绪波动。无论是愉快还是低落,都要学会接纳和适应,因为情绪本就是流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九、试图消除躯体症状
一些强迫症患者对身体上的不适感特别敏感,比如胸闷、心悸、心跳加速、手麻、头昏等躯体症状。他们往往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这些不适感,结果反而让身体反应更加明显,甚至加剧。
实际上,这些躯体症状大多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生理反应。交感神经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度兴奋状态,一段时间后,副交感神经会自然启动,帮助身体恢复平衡。如果我们对这些身体感受过度排斥,反而会延长不适的持续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学会与这些躯体症状共存,带着不适感继续工作和生活。只有当我们不再过度关注和抗拒这些感受时,它们才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