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球菌性脑膜炎:27岁女子高烧头痛确诊,科学治疗助康复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27岁的女性患者在一个月前突然出现高热、剧烈头痛等症状,起初在多家医院治疗未见明显效果,随后视力模糊和听力下降持续加重,最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经过长达10周的静脉抗真菌治疗,患者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病情逐步稳定并顺利出院。
一、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女
年龄:27岁
疾病类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就诊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0月
治疗方式:静脉注射甘露醇、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药物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周,后续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症状明显缓解,病情稳定康复
二、初诊情况
主要症状
患者张女士,27岁,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高热和剧烈头痛,最初表现为右侧颞部疼痛,随后扩展至全头,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视物模糊及肢体乏力等症状。她曾多次前往其他医院就诊,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甚至出现视力和听力持续恶化的情况。
初步检查
入院体检显示,患者颈部僵硬,颏胸距为4横指,克尼格征呈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或意识障碍等情况,心肺腹检查也无明显异常。
三、诊断与治疗过程
明确病因
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中发现隐球菌孢子,结合mNGS宏基因组测序结果确认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影像学检查显示软脑膜增强,双侧筛窦及上颌窦存在炎症,脑实质和静脉窦未见明显异常。
感染来源分析
患者回忆称,其邻居在天台长期饲养家禽,可能通过空气传播途径感染真菌,导致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生。
治疗方案
医生为其制定了规范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包括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同时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
四、治疗成效
短期反应
治疗仅3天后,患者发热和头痛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至38.2℃至38.8℃之间,颈部僵硬也有所改善。
中期改善
一周后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微量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一个月后各项指标继续好转,患者无明显不适。
长期康复
经过10周的系统治疗,再次腰椎穿刺检查显示所有指标恢复正常,患者整体恢复良好,达到出院标准。
五、康复建议
患者出院后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情绪调节与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应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同时加强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复发。
特别提醒:患者应避免接触家禽或其他可能携带真菌的环境,以防再次感染。如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复诊。
六、医学专家提醒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高热、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听力障碍等。由于其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公众应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一旦出现持续性头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