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流行性脑膜炎的病因与防治解析

什么是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反应。该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时可并发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属于高危颅内感染类疾病。

传播途径与流行特征


流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属于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两季为高发期,尤其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如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暴发流行。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流脑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身感染症状


患者初期常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部分病例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

颅内压增高表现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典型症状。

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在部分重症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膜刺激征与皮肤表现


体格检查可见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皮肤可出现瘀点、瘀斑,严重者可发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实验室检查特征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典型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呈浑浊或脓性,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显著下降。脑脊液涂片或培养可检出脑膜炎双球菌。

治疗与预后


流脑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使用敏感抗生素。目前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青霉素耐药者,可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氯霉素是较为安全的替代选择。

预后情况与患者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延误治疗则可能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失、癫痫等。

预防措施


预防流脑的主要手段包括接种流脑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在流行季节,特别是儿童群体,应加强健康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早就医隔离。

蕾蕾2025-08-21 09:06:4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