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偏瘫患者如何进行科学的主动康复训练

对于偏瘫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是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早期阶段,由于肢体功能受限,主要依靠他人协助完成的被动运动。但一旦患者具备一定的主动运动能力,就应该尽早开始主动康复训练。主动训练不仅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更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激发其康复意愿,为后续功能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一、主动翻身训练:恢复躯干控制能力

主动翻身训练是偏瘫康复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有助于改善躯干控制能力,预防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如压疮和肺部感染。根据翻身的方向和方式,可分为健侧翻身和患侧翻身。

1.健侧独立翻身

患者在不借助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完成翻身动作。具体做法是健侧上肢向前伸直,下肢插入患侧腿下方并勾住患侧,头部转向健侧,通过身体的摇摆顺势完成向健侧的翻身动作。

2.患侧辅助翻身

在医生或家属协助下完成患侧翻身。患者健侧手握住患手并伸直,头转向患侧,双膝弯曲,医生一手扶肩关节,一手扶髋关节,在患者发力时给予辅助。

3.健侧辅助翻身

健侧手压住患手,下肢勾住患侧,头转向健侧,在身体摇摆过程中顺势完成翻身动作。医护人员在旁协助肩部和髋部,确保动作平稳。

二、桥式运动:增强下肢与核心肌群力量

桥式运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锻炼臀部、下肢及核心肌群,帮助患者恢复坐立和站立能力。根据训练强度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双侧桥式运动

患者仰卧,双腿屈曲于床上,双手抱住膝盖以保持稳定,随后将臀部抬离床面,再缓慢放下,重复进行。

2.单侧桥式运动

以患侧为例,保持患腿屈膝,通过髋关节的伸展动作将臀部抬起,再缓慢放下,锻炼患侧下肢力量。

3.动态桥式运动

在完成单双侧桥式的基础上,加入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等动态动作,提升关节活动度和协调性。例如,先训练患侧髋部活动,再进行健侧训练,最后结合桥式运动完成抬腿与放下动作。

三、坐位训练:逐步适应坐姿体位

坐位训练是帮助偏瘫患者从卧位向坐位过渡的重要阶段。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训练过程应循序渐进。

初始阶段可从30°~40°的角度开始,缓慢抬高上半身,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心慌等不适反应。如无异常,每2~3天可适当增加角度,直至达到90°坐姿。对于体质较好者,可每日逐步增加角度,但仍需避免引发低血压或眩晕。

在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在旁协助,防止患者身体倾斜或跌倒。特别是患侧肩关节,建议使用吊带固定,以防肩关节脱位。

四、起坐训练:实现自主坐起能力

当患者能够在90°坐姿下保持稳定后,便可开始起坐训练。此训练旨在帮助患者从卧位自主坐起,恢复上肢与躯干的协调能力。

以右侧为健侧为例,患者将健侧下肢插入患侧腿下,利用健侧腿部力量带动患侧移至床边,身体向健侧侧卧,随后用健侧手臂支撑身体,逐步将身体抬起至坐姿。

起坐训练应安排在坐位训练之后进行,确保患者具备足够的平衡能力与肌力。训练应在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下进行,确保安全。

总结

偏瘫患者的主动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科学进行。通过主动翻身、桥式运动、坐位训练和起坐训练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恢复肢体功能、增强肌力、提升自信心。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确保康复效果与安全性。

木垒胡杨2025-08-25 08:13:5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