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偏瘫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与关节僵硬,竟是康复方式不当所致!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相关信息已作处理)

摘要:一名66岁男性患者,一年前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并伴有感觉障碍。在家长期服药并坚持康复训练后,近期却出现关节僵硬和肢体疼痛的症状,家属担心脑出血复发,遂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确认并非脑出血复发,而是由于康复训练方式不当引发的肌肉与关节问题。通过药物治疗与科学康复指导,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病情趋于稳定。

基本信息与治疗概况

性别:男

年龄:66岁

疾病类型:偏瘫

就诊医院: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5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巴氯芬片、氨酚双氢可待因片)配合康复训练

治疗周期:住院7天,门诊随访1个月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肢体疼痛和关节僵硬明显缓解,肌力提升至4级

一、初次接诊情况

患者乘坐轮椅前来就诊,神情痛苦。家属反映,患者一年前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肌力下降,伴有感觉减退和麻木。出院后坚持服药并进行日常康复训练,但近三日出现明显肢体疼痛、关节僵硬、行走困难,怀疑脑出血复发。经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左侧肢体肌力为3级,肌张力高,病理征阳性,初步诊断为偏瘫。医生建议完善颅脑磁共振检查以排除新发出血情况,家属积极配合。

二、治疗过程与分析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等多项检查,结果显示血糖和血脂偏高,而心电图与肺部CT未见异常。颅脑磁共振检查也未发现新的出血病灶。

医生进一步了解患者居家康复情况,发现其训练频率较高,时间较长,主要以走路和上下台阶为主。结合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肢体疼痛与关节僵硬是由康复训练姿势不当和强度过大引起的肌肉强直反应。

治疗上给予巴氯芬片缓解肌张力,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缓解疼痛,并配合肢体肌肉按摩与针灸理疗。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门诊随访一个月。

三、治疗效果评估

入院第三天,患者在药物和理疗作用下,疼痛减轻,能够借助拐杖行走。医生指导其每日分阶段进行5次康复训练,每次约30分钟,以不出现明显肌肉酸痛为标准。

康复项目包括上下台阶、蹲起、直线行走等基础动作。经过7天的规范治疗,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肌力由3级提升至4级,功能明显改善。出院一个月后电话随访显示,患者无明显不适,康复训练仍在持续进行。

四、康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偏瘫是脑部疾病后常见的后遗症,与脑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

若在训练中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于整体康复。

五、医生的临床感悟

偏瘫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肌力下降,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后遗症。患者及家属往往因急于康复而增加训练强度,忽视科学训练的重要性。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量身定制,逐步提升强度,避免盲目追求训练量。正如本例患者,因训练方式不当导致肌肉强直和关节疼痛,反而延缓了康复进程。

因此,建议患者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接受专业康复指导,才能真正促进病情的稳步改善。

瞬间的美2025-08-25 08:56:4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