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张大爷突发单侧肢体无力,确诊为偏瘫后经综合药物治疗显著改善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相关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位64岁男性张大爷突发左侧肢体无力的典型脑梗死病例。患者因突发上肢无法抬举、下肢不能行走,前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查体与头部磁共振检查,确诊为侧脑室旁急性期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偏瘫。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长期吸烟史。入院后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改善循环、降血脂、降压、改善脑代谢等方案,经过8天住院治疗,病情趋于稳定,肢体功能明显改善,随访1个月后恢复良好。

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64岁

疾病类型:偏瘫、侧脑室旁急性期脑梗死、脑动脉狭窄

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2月

治疗方案: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巴曲酶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阿托伐他汀钙片、缬沙坦片等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8天,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

治疗效果:肢体无力症状缓解,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一、初诊情况

张大爷在入院前7小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上肢无法抬举,下肢不能行走,未伴随言语障碍、耳鸣、听力下降或意识障碍。患者及家属因症状明显,紧急前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但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急诊头颅CT显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但未发现明确的责任病灶。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由于发病时间已超过6小时的溶栓时间窗,未能进行溶栓治疗,家属表示理解并立即办理住院手续。

二、住院治疗过程

入院后查体显示:体温36.2℃,血压160/90mmHg,心率76次/分,呼吸16次/分,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左侧肢体肌力为4级。进一步头部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侧脑室旁急性期脑梗死及脑动脉狭窄。

住院第二天,张大爷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至2级,症状有所加重,患者及家属情绪紧张。主治医师向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发展可能,建议使用巴曲酶注射液控制病情进展,尽管存在一定出血风险。经家属同意后,开始使用该药物,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改善血液循环,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促进脑代谢,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脂,缬沙坦片控制血压。

治疗方案详解

  • 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 灯盏细辛注射液:扩张血管,促进脑部供血
  • 巴曲酶注射液:降解纤维蛋白原,预防血栓进一步形成
  • 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缬沙坦片:控制血压,减少脑血管事件风险

三、治疗效果与恢复情况

经过8天的积极治疗,张大爷的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有所缓解,上肢仍不能抬举,但下肢在搀扶下可缓慢行走。虽然住院期间病情一度加重,但在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与耐心解释下,患者逐渐接受现状,积极配合治疗。

出院时病情趋于稳定,未再出现加重迹象。医生建议患者在家静养,逐步恢复活动能力,并继续口服药物控制脑血管疾病。1个月后门诊复诊时,张大爷已能独立下地行走,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四、出院后注意事项

考虑到张大爷存在单侧肢体功能障碍,建议家属协助其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建议

  • 上肢可进行轻柔的伸展运动,下肢练习屈曲动作
  • 保持上下肢处于功能位,避免关节僵硬
  • 初期以卧床为主,如需下床,应有家属陪同以防摔倒
  • 饮食方面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 推荐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牛肉等,增强营养
  • 严格戒烟限酒,尤其是避免饮用烈性酒,以防止脑动脉硬化加重

五、医生总结与建议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早期症状可能加重,但只要及时干预并度过急性期,多数患者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张大爷的病情发展过程具有代表性,从症状加重到逐渐稳定,体现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此外,卒中后的心理状态也不容忽视。张大爷在住院期间经历了较大的心理波动,出院后仍需关注其情绪变化,必要时应进行心理干预,预防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总体而言,通过科学的药物治疗、合理的康复训练以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张大爷的恢复情况良好,为类似病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经验。

大龙女2025-08-25 08:58:0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