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58岁王女士确诊面肌痉挛,规范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58岁的王女士因左侧口角抽动持续两个月前来就诊,白天症状较为频繁,夜间入睡后症状减轻。患者曾有一年前的面神经炎病史,目前口角略有歪斜。头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电图与口轮匝肌肌电图未见异常。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面肌痉挛。经过为期8天的住院治疗,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片及艾司唑仑片联合治疗后,患者口角抽动等症状明显缓解。

患者基本信息

  • 性别:
  • 年龄:58岁
  • 疾病类型:面肌痉挛
  • 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就诊时间:2022年1月
  •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甲钴胺+血塞通+卡马西平+维生素B1+艾司唑仑)
  •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8天
  • 治疗效果:口角抽动症状显著减轻,睡眠质量提升,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

一、初诊情况

2022年1月,王女士因持续两个月的左侧口角抽动前来就诊。她描述症状多在面部表情活动频繁时出现,偶有缓解后出现面部发紧及疼痛感,伴随头痛和恶心,偶有呕吐现象。既往有面神经炎病史一年,平时睡眠质量较差。头部CT检查显示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结合临床表现,门诊初步诊断为面肌痉挛,并安排住院进一步治疗。

二、治疗过程

入院后查体显示,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正常,心率和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存在左侧周围性面瘫,但无听觉过敏现象。头部MRI进一步确认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伴有脑血管狭窄。脑电图和口轮匝肌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明确诊断为面肌痉挛,考虑与既往面神经炎相关。治疗方案包括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血塞通改善脑循环、卡马西平控制痉挛发作、维生素B1辅助神经修复以及艾司唑仑改善睡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住院期间症状逐步缓解。

三、治疗效果

经过8天的系统治疗,王女士的口角抽动频率明显减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虽然嘴部歪斜因面神经炎病程较长恢复有限,但整体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医生建议后续可结合针灸康复治疗,以进一步缓解面部肌肉异常运动,遂安排患者出院。

四、出院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情反复,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豆类及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诱发痉挛。日常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尤其在冬季外出或乘车时应做好防护。

同时建议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适当进行面部热敷和功能锻炼,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并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五、医生总结与建议

面肌痉挛是一种由面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不自主面部肌肉抽动,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有面神经损伤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本例患者因既往面神经炎导致神经根受压和脱髓鞘改变,从而诱发痉挛症状。

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抗痉挛药物联合使用,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病例,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或周围神经切断术。

因此,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建议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雨季很忧伤2025-08-26 09:03:5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