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女性长期头部嗡鸣确诊脑鸣,通过综合药物治疗症状明显缓解
脑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常感觉头部有持续或间歇性的嗡嗡声、响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脑鸣的成因复杂,既可能是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供血不足,也可能是功能性问题,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本文介绍的是一位56岁女性患者,因长期睡眠质量差、头部鸣响感并伴有耳鸣、心悸、焦虑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最终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脑鸣。经过住院治疗7天并配合口服药物,患者脑鸣症状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一、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女
年龄:56岁
疾病类型:脑鸣(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2月
治疗方案: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舒肝解郁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百乐眠胶囊联合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3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
治疗效果:脑鸣症状减轻,情绪趋于平稳,睡眠质量明显提升
二、初诊情况与诊断过程
该患者在入院前一个月开始出现头部持续性鸣响,伴随耳鸣、心悸、胸闷、心慌等症状,无听力下降。由于症状持续存在,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夜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至彻夜难眠,伴有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情绪高度紧张,怀疑自己患有严重疾病。
入院后,医生安排了头颅磁共振、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多项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脑部结构无明显异常,颈动脉存在内膜改变,心脏方面表现为左室顺应性下降但整体功能正常。结合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脑鸣。
三、治疗方案与过程
在住院期间,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确认其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正常、四肢活动自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虽然脑部MRI未见异常,但考虑到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医生决定采用综合药物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舒肝解郁胶囊帮助缓解情绪、调节肝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用于抗焦虑、抗抑郁;百乐眠胶囊则用于改善睡眠质量。
经过7天的静脉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患者脑鸣症状逐渐减轻,入睡困难明显缓解,情绪状态趋于稳定,能够与家人朋友正常交流。
四、治疗效果与出院建议
住院治疗结束时,患者整体状态良好,脑鸣频率和强度均有明显下降,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已达到出院标准。医生建议患者继续坚持口服药物治疗,并在3个月后返回门诊进行复查。
此外,医生还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避免过度关注自身症状,以减少心理负担。
五、生活建议与注意事项
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脑鸣症状反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规律饮食。
- 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放松身心。
- 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增强社交互动,避免孤独与焦虑。
- 睡前可听轻柔音乐、泡脚、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改善睡眠。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负面情绪。
六、医生总结与个人体会
脑鸣虽然听起来不像严重的疾病,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尤其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脑鸣,常伴随心悸、胸闷、呼吸不畅、躯体不适等多种主观症状,使患者频繁就医、反复检查,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加重心理负担。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脑鸣患者其实并不需要复杂的治疗,而是需要情绪的调节与心理的疏导。因此,建议类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自我调节,必要时可前往心理科接受专业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合理的药物组合配合心理调节,能够有效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脑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