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定义与症状解析
完全性脊髓损伤通常是指由于严重的外力作用,例如交通事故或地震等突发事件,导致脊髓在某一水平面以下完全失去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控制能力。这种类型的损伤往往发生在脊髓受到瞬间强烈冲击时,造成身体损伤平面以下区域的全部功能丧失,包括感觉异常、下肢运动功能丧失,以及大小便控制功能的缺失。
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主要特征
感觉功能障碍:损伤部位以下的皮肤感觉完全消失,患者无法感知触觉、温度、疼痛等外界刺激。
运动功能丧失:损伤平面以下的肌肉失去自主控制能力,导致肢体无法进行随意运动,常见于下肢,也可能影响上肢和躯干。
括约肌功能障碍:指膀胱和直肠的控制能力丧失,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便秘或大便失禁等现象。
如何判断是否为完全性脊髓损伤
在脊髓损伤发生后,患者通常会经历一个称为“脊髓休克期”的阶段。在此期间,由于脊髓受到强烈刺激,反射功能暂时抑制,无法立即判断损伤是否完全。随着休克期的结束,医生通过临床查体评估患者的反射功能恢复情况,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完全性还是不全性脊髓损伤。
如果在休克期结束后,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没有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并且反射活动也未恢复,则可以诊断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这种判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