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带来严重影响。了解这些常见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一、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最直接的表现是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减退,严重时甚至无法行走,导致行动受限。这种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继发性问题。

二、褥疮(压疮)的形成

褥疮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感觉功能受损,对疼痛和压力不敏感,长时间卧床或坐轮椅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形成褥疮。褥疮初期可能表现为皮肤红斑,若未及时处理则可能发展为溃疡,甚至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使用减压垫等辅助工具。

三、大小便功能障碍与泌尿系统感染

脊髓损伤常导致大小便失禁,尤其是小便失禁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造成肾功能不全。因此,建议患者建立规律的排尿计划,必要时进行导尿治疗,并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

四、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

高位脊髓损伤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如果损伤发生在颈椎或高位胸椎区域,可能造成呼吸肌群麻痹,导致患者咳痰无力、呼吸困难。长期卧床和呼吸功能下降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应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必要时使用辅助呼吸设备,并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由于脊髓损伤后患者活动受限,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加上卧床时间较长,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建议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或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六、积极预防与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

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体位管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若并发症持续超过半年未能改善,可能遗留长期后遗症,尤其是大小便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因此,家属和患者应高度重视康复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系统干预。

歌若飞2025-08-28 10:34:1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