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65岁女性突发肢体无力确诊烟雾综合征,经规范治疗后显著改善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科普参考,患者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一名65岁女性患者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就诊,症状持续加重并伴随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转诊至我院,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烟雾综合征(又称烟雾病)。通过联合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并配合康复训练,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肢体功能明显恢复。

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65岁

疾病类型:烟雾综合征(烟雾病)

就诊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2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门诊随访1个月

治疗效果:病情稳定,偏瘫肢体功能显著恢复

一、初诊情况

2020年12月20日,患者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表现为行走不稳。次日症状加重,出现无法坐稳、言语含糊、饮水呛咳及进食困难。无头晕、头痛、呕吐或抽搐。在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左侧额叶、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急性脑梗死。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调脂,但症状持续加重并出现意识障碍。随后转入我院神经内科,初步考虑为进展性脑梗死,并结合年龄因素怀疑动脉粥样硬化为病因。

二、诊疗过程

患者家属表示其既往身体健康,偶有头痛,曾有短暂性左腿无力病史,但经输液治疗后缓解。结合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考虑下级医院未使用改善脑侧支循环的药物。经与家属沟通后,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以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供血,并安排颅脑血管造影检查。

CTA检查结果显示脑血管呈“乱麻样”改变,提示烟雾综合征可能。随后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DSA)确诊烟雾病。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同时继续进行神经康复治疗。

三、治疗效果

经过10天的综合治疗,患者神志清晰、语言流畅,右侧肢体肌力明显恢复,可扶物站立并缓慢行走。头痛症状减轻,整体精神状态显著改善,遂安排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以改善脑侧支循环,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一个月后门诊随访,患者可借助拐杖独立行走,生活自理能力逐步恢复,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四、康复与生活管理建议

坚持规范用药

患者出院后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尤其是抗血小板和改善脑循环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重视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的前3个月是康复黄金期,建议每日进行系统的肢体功能训练,包括肌力、平衡、协调等多方面锻炼,以促进神经功能重塑。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以防诱发脑血管痉挛。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临床体会

烟雾综合征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若家族中有脑卒中病史,应尽早进行脑血管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烟雾病。

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脑卒中发生时,每一分钟都有大量脑细胞死亡,及时到具备脑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本例患者因及时转诊、明确病因并接受精准治疗,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胖哥哥2025-08-30 10:21:5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