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低下的定义与判断标准解析
智力低下,又被称为精神发育迟缓或智力落后,是一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认知与适应能力显著低于同龄正常水平的状态。这类儿童或青少年在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日常生活自理等多个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他们的语言表达、注意力集中、记忆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以及想象力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同龄人。
智力低下的核心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定义,智力低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关键特征:
1. 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智力功能通常通过智商(IQ)测试来衡量。智力低下者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同龄群体的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低于人群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标准智商测评为例,人群平均IQ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因此智力低下者的IQ通常低于70分。
2. 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缺陷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适应外部环境、独立生活以及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学龄前阶段,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大运动技能、精细动作协调、感觉统合、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而在学龄期,则更多地体现在学业表现上;进入青春期后,适应能力则涵盖学业、家庭关系、社交互动、职业能力和责任感等多个方面。
3. 发生于发育阶段(通常为18岁以前)
智力低下的诊断必须满足其发生在个体发育阶段,通常是指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这一时间限制是判断是否为智力低下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智力低下
要确诊智力低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智商低于70分、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明显缺陷,以及在18岁以前出现相关症状。只有当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时,才能被认定为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