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的常见症状与识别要点
脑瘫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脑部损伤引起的非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异,不同年龄和类型的脑瘫患儿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家长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脑瘫儿的早期表现
1、异常的哭闹与活动表现:一些脑瘫患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表现出哭声微弱、不爱哭闹、整体活动量偏少,也有些孩子则表现为过度敏感,容易哭闹、激惹,甚至频繁出现肌肉抽动的现象。
2、喂养困难
吸吮和吞咽功能障碍:婴儿在吃奶时可能出现吸吮无力、吞咽不协调、口腔闭合不良等情况,导致进食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呛奶或吐奶。
3、运动发育迟缓或异常
脑瘫儿童在运动发育方面常常滞后于同龄儿童,例如:3至4个月大的婴儿在俯卧时无法抬头,4个月后仍不能用手臂支撑身体,双手经常紧握拳头,无法将手放入口中吸吮;6至7个月时仍无法翻身或独坐片刻。
姿势与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不稳定:脑瘫患儿常常出现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表现为身体僵硬或松软无力,同时伴有姿势和动作模式的异常,例如不对称动作、动作不协调等。
站立与行走异常
当孩子被扶着站立时,可能出现足尖着地、双腿弯曲无法承重,或者双腿过于僵直、交叉行走等现象。这些都可能是脑瘫的典型体征。
及时就医与专业评估
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和评估。通过早期筛查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功能发展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