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帕金森综合征的定义与发病机制解析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类包括原发性帕金森病以及由其他因素如血管病变、头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毒等引发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所有类型中,原发性帕金森病最为常见,它属于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

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显著。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的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此外,每年每10万人口中约有10至21人被新诊断为该病患者,显示出其在中老年人群中不容忽视的发病率。

帕金森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多巴胺神经元退化是核心原因

帕金森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大脑中黑质区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改变。随着这些神经元的逐渐减少,大脑中多巴胺的合成与分泌显著下降。

神经递质失衡引发症状

多巴胺在调节运动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其水平下降时,会导致乙酰胆碱等其他神经递质的相对增强,从而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这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衡是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出现一系列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的根本原因。

帕金森综合征带来的影响

由于多巴胺系统的紊乱,患者会出现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此外,该病还可能伴随认知功能下降、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表现,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

琦小猴2025-09-01 08:11:0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