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肺结核皮试后的常见反应及解读

肺结核皮试,也称为结核菌素试验,是一种用于筛查结核感染的常见方法。在皮内注射由结核菌蛋白衍生物制成的试剂后,通常会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小的皮丘。大多数人在接受皮试后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仅在注射部位留下一个轻微的红点。

皮试后的阳性反应表现

对于体内存在结核菌感染或曾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皮试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硬结、发痒、红肿,甚至出现水疱。在一些情况下,水疱可能会破裂,并引发继发性皮肤感染。

不同强度反应的临床意义

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可以分为多个等级。如果皮试部位的硬结直径在10mm以下,且没有皮肤溃破,通常被称为一般阳性反应,这可能是因为接种过卡介苗或既往有结核感染史。

严重反应的识别与处理

少数人可能出现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丘周围形成直径超过3cm的硬结,表面伴有水疱甚至溃破,个别反应区域可扩展至4-5cm。在这种情况下,应高度警惕体内可能存在活动性结核病。

当反应达到+++及以上程度时,提示体内可能存在结核杆菌感染。此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胸部CT、痰液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测,以确认是否患有活动性肺结核。

注意事项与结果判断

为了准确判断试验结果,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在注射后48至72小时内前往医院观察皮丘的变化。在此期间应避免搔抓注射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总之,肺结核皮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筛查手段,但其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有明显反应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结核感染。

特立独行的猫2025-09-04 08:26:4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