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咳嗽咳痰带血?警惕肺结核,及时治疗是关键!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中的相关信息已进行适当处理)

摘要

本文介绍的是一位48岁男性患者,因持续咳嗽、咳痰并伴有痰中带血,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强化CT检查初步怀疑为右肺中叶肺癌,并伴有阻塞性肺炎及纵隔淋巴结转移,随后接受了右肺中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肺结核,侵及肺脏层胸膜。为进一步治疗,患者转入相关科室,通过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杆菌斑点试验最终确诊为肺结核。随后采用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等药物进行系统治疗,治疗周期为9个月,最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提示肺结核已痊愈。

基本信息

  • 性别:
  • 年龄:48岁
  • 疾病类型:肺结核
  •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就诊时间:2017年12月
  • 治疗方案:口服药物(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酚磺乙胺片)
  • 治疗周期:药物治疗持续9个月
  • 治疗效果:各项检查指标显著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一、初次面诊:咳嗽咳痰带血,警惕肺部疾病

患者为48岁男性,因长期咳嗽、咳痰并伴有痰中带血丝前来就诊。门诊行强化CT检查后,初步怀疑为右肺中叶肺癌,并伴有阻塞性肺炎及纵隔淋巴结转移。随后进行了右肺中叶切除术以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右肺中下叶结核,并侵及肺脏层胸膜,但未累及气管断端和支气管残端。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转入我科,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杆菌斑点试验,结果显示阳性反应,结合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肺结核。

二、治疗过程:规范用药,坚持治疗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结核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无耐药性,因此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用于杀灭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同时配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以保护肝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曾出现轻微咯血症状,医生给予心理安抚,并建议卧床休息,同时加用酚磺乙胺片以控制出血。整个治疗过程患者积极配合,按时服药,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三、治疗效果:症状消失,肺部恢复良好

患者在术后居家休养期间,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3个月后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病灶明显缩小,肝功能指标ALT、AST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治疗效果良好。继续治疗6个月后复诊,肺部影像恢复正常,患者自述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杆菌斑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肺结核已临床痊愈。

四、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医嘱服药

患者在确诊肺结核后,虽然起初情绪较为低落,但随着治疗的推进,症状逐渐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医生反复强调,抗结核药物必须按时、规律服用,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2.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如出现皮肤黄染、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合理饮食促进康复

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酸奶、瘦肉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五、医生的建议与个人感悟

如果出现长期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尤其是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排查肺结核的可能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显著降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总之,肺结核虽为慢性传染病,但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坚持规范用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实现完全康复。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蚂蚁没问题2025-09-04 09:11:4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